第9期:《中国计量大学报》

教工风采

在摸索中前行

记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王焕平


   期次:第9期      查看:138   

    九年来,他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九年来,他指导学生在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
    九年来,他指导本科生参加浙江省“挑战杯”屡屡创造佳绩。
    九年来,从讲师到教授,他为量大“材子”点亮漫漫人生。他就是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焕平。
   

“大学的材料专业像打铁”
   

    “铁块,烧红,扔进水里,滋的一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材料科学,就如王焕平形容的,面非常窄,与他当时心仪的土木建筑、汽车设计类专业相比,貌似前景并不光明。
    本科毕业后,他来到深圳昂纳晶体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一家新材料公司,高端的科学技术使公司获利颇丰。在这里,王焕平接触到了比黄金还贵的新型材料。虽然随着大规模的生产,这种新材料的价格可能会从20美元跌到3美元,但依然能让公司盈利。这让他意识到:如果能研发出一种新材料,并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那么20美元的盛况或许会一直保持。然而,开发新材料,本科学到的那些知识已然跟不上时代的浪潮。于是他没有过多犹豫就决定考研,这一考,就考去了浙大。此时的他,已经做好准备,去探索那个属于他的全新的材料世界。
   

 “我比别人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社会上两年多的历练,让他更加清楚社会需要什么,自己欠缺什么。硕博期间,王焕平在完成必修科目的同时,选修了大量经济、管理、创业类的课程,并利用周末时间旁听了浙大的MBA课程,这为他之后创立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发只是一小部分,财务、市场方面的知识也绝不能少。”近年来,王焕平通过与浦江万赛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陶瓷环保型摩擦材料,产品先后通过美国AMECA、欧盟E-MARK认证,市场遍及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不少本科生,不知道自己四年干了什么,硕士生也一样,只是一味地按照导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王焕平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毕竟“科学技术得以运用,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自己编的书,教起来顺”
   

    2007年,完成博士学业之后,王焕平来到我校任教,同时继续以高校为平台,从事科学研究。那一年是材料学院成立的第二年,《材料科学基础》首次开课,他在迷茫中摸索着,讲义自己写,题目自己编,“整整一年我都在备课、讲课”。
    第二年,摸清了一些门道的王焕平发现,现有的20多种《材料科学基础》教材或多或少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使《材料科学基础》更符合计量材料的特色,“我们为什么不自己编写一套教材呢?”于是,2009年,王焕平和现任材料学院院长的徐时清一起,带领多名教师,缓缓开始了这项工程。每教一年,他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就更深一层。参考查阅了50多种教科书和文献资料,经过了反反复复的修改,2015年12月,由徐时清和王焕平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出版,目前正在材料学院15级学生中使用。“大多数老师都参与了这本书的编写,他们讲起来顺,学生也就更容易接纳。”与此同时,他主讲的材料科学基础,成为了材料学院首个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

“我为我的学生们骄傲”
   

    谈起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王焕平眼里闪闪发光。2012年,09级的张大伟在他的指导下,获得了浙江省“挑战杯”金奖。那一年,最美司机吴斌惨遭飞来横祸不幸逝世。正在研究摩擦材料的王焕平不禁想,如果能把研发出来的新型摩擦防滑材料作为核心材料,做成刹车片,是不是就能有效避免类似的交通事故?有想法,就有行动:张大伟负责材料技术,另外两位经管学院的同学分别负责财务和市场,把这个项目模拟成了一个公司。对于获得金奖,王焕平似乎早有预料:“从项目的角度来说,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从努力程度来看,他们不会输给任何一支队伍。”
    “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成果的学生,哪怕只是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我都以他们为傲。”王焕平更倾向于让学生们自己想解决方法。“实验过程中王老师会给我们提示,但从来不会直接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14工试4班张宁月说。
这些年来,王焕平如同在混沌中摸索前行的勇者,从传统材料的天地走进新型高科技材料的世界,从科学理论研究到研发产品遍及大半个地球,从初登讲台到桃李满园。现在的他仍在探索自己未来的路,“我们不能预见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现在要怎么做”,他自信而又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