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中国计量大学报》

圆梦•期冀

圆梦

——为二次创业者点赞


   期次:第1期   作者:罗祖洪(原副校长)   查看:42   

    创办一所计量大学是当年国家计量总局的意愿和企盼,也是量院人的追求和梦想。筹建初期,我们意识到白手起家创办一所计量大学谈何容易。于是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踏踏实实在奔梦路上往前走。1978年,国务院批准筹建杭州计量学校(中专)后,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将正在筹建的杭州计量学校改建为计量专科学校,于1984年招收首届专科生。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计量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校,定名为中国计量学院,于1986年招收首届本科生。但是,国家计量总局的企盼和量院人的梦想,始终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奔。又经过学院历任党政领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整整三十年的奔梦过程,攻坚克难,终于在“十三五”规划开局的2016年,迎来了特大喜讯,中国计量学院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实现了国家计量总局当年的企盼,圆了量院人的梦。我作为计量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退休老人,心情格外激动和兴奋。我要为学校发展和成功更名做出重大贡献的二次创业者们点个赞。
    今年是学校建校38周年。38年在历史长河中不算长,也不算短。学校领导班子一任接一任,教职工一茬接一茬地新老交替不断延续,毕业生一届又一届地走向全国和世界,桃李满天下。学校从学院路校区搬迁至下沙新校区,各项事业代代传承,继往开来,发扬光大。这就是历史。
    我把学院路校区的24年称作“第一次创业”,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创业。我亲身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全过程,深知创业的艰难。“第二次创业”始于1999年,这是一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业,学校展现了惊人的发展速度。2000年,学校借助于开始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体制和建设下沙高教园区的契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做出了建设下沙校区的果断决策。全校师生员工凝聚力量,掀起了争时间、抓建设、大干快上的热潮,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和搬迁任务,确保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进行,这是建校史上的重大变革和难忘记忆。
    2003年学校从学院路校区搬迁至下沙新校区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步入快车道,翻开了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篇章。经过二次创业者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硕果累累,喜事连连。办学规模扩大了十几倍,在校学生突破两万余人,研究生规模扩大了几十倍。2006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水平。2008年后,学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学科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研经费突破亿元,荣获省部级奖40多项,尤其是张在宣、金尚忠科研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奖项上的一大突破。服务地方打开了局面,与省内外有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各类合作协议2000多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和“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融为一体,深入人心,同时推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营造出学校特有的文化,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校园氛围。
    回顾这十几年的艰辛历程,学校的二次创业者们积累了经验,书写了历史,创造了奇迹,我把它归纳为“五个注重”。一是历任党政领导班子注重自身建设,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团结合作,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二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十几年来广纳贤才,引进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成了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勇于创新,实干能吃苦的师资队伍。这是教学质量上水平、科研出成果的力量源泉。三是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经历多年的培养和锤炼,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充满活力的中层干部队伍,他们奋战在各个岗位上,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四是注重制度建设。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的科学化,是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保障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五是注重创新发展。改革创新贯穿在二次创业的全过程,已成为师生员工的共识,处处可以听到创新的声音,看到创新的成果。校园内呈现出师生员工齐上阵,师生并肩谋创新的勃勃生机。
    学校今天的辉煌,是在党中央正确路线指引下,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历任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的结果。学校的二次创业者们,你们十几年如一日,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起早摸黑颠簸在路上,无怨无悔地战斗在各个岗位上,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奉献青春,贡献力量。我为你们点赞!向你们致敬!
    最后,我衷心祝贺学校更名成功!并希望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指示精神,谋划好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勇攀高峰,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