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期:《中国计量大学报》

我与《中国计量学院报》


   期次:第380期      查看:27   

□ 石景成

2011年进入校记者团工作至今,现任记者团团长。

    半年前,我把自己微博的简介改成了这样一段话:会包饺子,会写稿子,会生小子。

    如果真算起接触“稿子”的时间,大概三年有余了。我还记得我大学时代第一篇新闻稿写的是校运会开幕式,那时的我刚加入校报记者团不久,不管写什么都像高考作文。

    可是到了现在,我说自己“会”写稿子,也还真有点大言不惭的成分。因为从应试写作、日记随笔到新闻稿,我每次提笔的心态在慢慢转变。应试写作讨老师欢心,日记随笔讨自己欢心,而新闻稿则不是在讨谁欢心了。新闻稿首先要把人的目光吸引过来,然后对他讲一个故事。我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在新闻里把这个世界每天的新奇和与众不同传播给大家,所以慢慢练就了一个深处平和而表面却在寻求关注的心态。

    这种心态换种说法就是“内心丰富、精神自由”。我不能说这种心态是好是坏,但它的确是我加入校报记者团之后才有的,并且随着日积月累,我由心态开始获得了更为多彩的东西,这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这个多彩的东西简单来说是乐趣。一是与采访对象聊天的乐趣,我采访最多的一类对象应该是那些理工男了,他们表情木讷却头脑灵活,会不假思索地给出我问题的答案,比如“因为经费不够所以才没能改进装置”,“因为没有女朋友所以只能泡实验室”,让我措手不及无从接话却要硬聊下去,内心尴尬地一乐。二是修改学弟学妹的稿子时的乐趣,有时字里行间能看出他们好不容易凑到一千字,我把无用的描写一砍掉,他们白白眼,又要补充采访了。有时看着他们稿子里别扭的词语发笑,再想想当时的自己,也不过如此,可能当时我写出来的东西比现在的他们更让人头疼,内心自怜地一乐。

    这个多彩的东西仔细一想是沉淀。在为校报采写的稿子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恰恰不是我曾经得过奖的作品,而是一篇再平常不过的采访《有一种精神叫仰中110》,这篇文章写到结尾自己曾潸然流泪。它记叙了我校某个大学生科研团队的故事,在从构思到成文的过程中我自己将采访内容沉淀,把采访者单纯的执着转化为当代人所缺失的精神支撑。在更多的时候,这种沉淀是采访者的话语给我引发的思考。在采访浙江省功勋教师李青教授的时候,他的一句话看似简单,但每当我需要做出选择时都会想到。他说:“人要想着法儿地让自己活得有意思,有意思地活着既是对自身,也是对社会负责。”

    这个多彩的东西其实是爱啊。与校报结缘时的兴趣的确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但爱是什么,怎么来的,随着时间,只能自己去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