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期:《中国计量大学报》

最好的时光


   期次:第380期      查看:30   

□ 邵迪丽

1988年4月至1995年11月任校报编辑、编辑部主任。现就职于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任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审计室主任。

    我1988年来到中国计量学院校报,那时只有25岁,正是怀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的年纪。而彼时我的梦想,就是做出符合自己心中形象的作品。校报,就是我对自己交出的满意答卷。

    两年后,因原来的校报编辑部主任调离,领导让我接替了这个岗位。编辑部其实只有我一人。一个人,从采、编到校、排的各项工作,我像个变形金刚,一会儿成了作者,一会儿成了编辑,一会儿成了美编,一会儿又成了校稿老师!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初生牛犊。换成现在的我,一定会感觉压力重重。可那时候,竟然什么都没想就干了!在编辑部,我对校报编辑理论也作了一些自己的思考,还撰写了论文《理解读者》。学校为了全面、系统地提升我的业务能力,推荐我参加了杭州大学新闻业务培训班,攻读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我在校报编辑工作上更加得心应手,也为我之后从事电视编辑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小小的校报编辑,必须是采编排一体的全能手,我把采写文稿,作为对自己眼力的考核。而在一次次的撰写文章中,我也渐入佳境。任编辑期间,我撰写的新闻《寻找自己的轨迹》获得了“浙江省校报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另有多篇通讯、消息在各媒体发表或在各类评比中获奖。人物专访也是我的拿手活,如我采写过蒋开发的山水铜版画,现在他已小有成就,经常在美术报上看到他的作品。当时采写的优秀青年教师侯宇、徐涌金,现在都已经是校级领导了。

    其实回过头想想,当时的辛苦已不显得那么苦,我对校报倾注了感情,现在还保存着看校报的习惯,由衷地为学校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成绩感到高兴。我与当年校报的记者们结下的友谊如一杯好酒,越久越醇香。现在,我还经常与其中的某些记者联系,比如杨晓、戴寅寅等。我们经常回忆起以前在校报记者采访活动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画面每每再被提起,我们心中涌动着温暖,脸上充满着怀念。

    侯孝贤的电影《最好的时光》里有这样一段话:好的时光是那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每一段拎出,拍拍上面积尘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校报不仅记载了我的一篇篇文字,他们通过油纸印刷出刊,送到读者手中,给他们带去阅读的享受。更记载了我的青春岁月,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充满渴望的奋斗之路。它也算是最好的时光。